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治区,位于国境西北边界。以下是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详细介绍:
1. 地理位置: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相邻,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界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2. 历史沿革: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建立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行政区划:现有14个州市地,包括5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5个地区;共有108个县(市、区),包括66个县、29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其中有6个自治县、34个边境县(市)等。
4. 人口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24%。
5. 自然地貌:地貌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第二大盆地。此外,还有吐鲁番盆地和伊犁谷地等。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6. 气候特征: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集中在山区,平原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177.4毫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
7.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物种独特,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特色林果品种多样,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可观,风能、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
8. 文化旅游:自然景观神奇独特,有天山天池、喀纳斯、那拉提、可可托海等著名景区,“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丝绸之路”干线上分布着众多人文景观,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6处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9. 民族宗教: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等56个民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保障各民族权利。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119个。
10. 经济发展:已形成以粮、棉、果、畜产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及石油化工、电力工业、有色金属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旅游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34.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