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新华社新闻大厦。新华社副总编辑兼音视频部主任吴锦才手按大屏幕上的“新华社电视”标识,开心网总经理程炳浩手按开心网LOGO标识,随着愉快的音乐声响起,倒计时开始: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专业网站定制、快速模板网站建设、高性价比无极网站开发、企业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库,直接使用。一站式无极网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钱,快速模板网站建设找我们,业务覆盖无极地区。费用合理售后完善,十余年实体公司更值得信赖。
10、9、8……大屏幕中弹出“新华社电视主题网页”。
新华社电视正式进驻开心网。
开心网的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报道动态不断更新的新华社十大主播、十大电视评论员、海内外十大出镜记者。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所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新华社的这些“名嘴”“名记”近距离交流。
吴锦才说,新华社电视是新起的一项业务,主要优势是广布海内外的新华社记者,主要特征是现代理念、国际视野,主要风格是现代、时尚、有活力。进驻开心网,就是期望在几千万开心网网友中打造自己的“粉丝”,逐渐形成忠实的目标用户。
让娱乐与主旋律接轨
新华社电视是第一家进驻开心网的机构用户。
一向以严肃、权威著称的新华社,将电视业务融入一个以娱乐为主的开心网,这似乎是对传统新闻理念的一种颠覆。
其实,在此之前,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有人不解,有人惊讶,有人赞许,有人认为这项行动颇具想像力,给“主旋律”与新媒体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明智之路。
在新华社电视主题网页上,有这样一段介绍:
新华社电视以国内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国际重大新闻及时政、财经、社会、人文类深度专题报道为重点,聚焦国内外热点话题,使用现场报道、连线报道、互动报道、高端采访、权威解读、深度分析、背景资料等各种形式,向用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即时电视新闻服务。
新华社电视系统具有强大的现场直播能力,在重大事件中,可制作各种时长的直播内容,包括现场直接播报、多点电视连线、演播室访谈等多种节目形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风格迥异的这两家媒体走到了一起呢?
吴锦才说:“新华社电视从一起步就具有现代、时尚、有活力的特征,这一形象应使用各种形式向特定用户进行推广,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我们经反复比较,选择了最近一年新崛起的新锐社会网站开心网,这个网站的实名化制度、白领阶层为主的用户结构,是定向传播新闻并与受众形成互动的优势渠道。其次,新华社电视需要走近受众,走近千家万户,需要寓教于乐。我们就是要用一种‘开心’的形式凸显新华社的电视报道风格,让人们‘开心’地收看新华社的电视新闻节目。”
吴锦才介绍说,传统电视利用社交网站的交互、评论功能和人气,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已成为电视传媒的一种新趋势。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社交网站FACEbOOK自合作以来,目前已有39万名“粉丝”,他们可以每时每刻对CNN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事实上,美国各大电视台都已开始利用互联网实现节目的交互性,“粉丝”们可以在线对节目话题展开评论,主持人可以现场观察“粉丝”的评论从而掌握节目的运行。
缘于一次精彩的合作
新华社电视与开心网的这次行动是有互信基础的。在今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直播报道中,二者就有过一次精彩的合作。
近一年来,新华社电视报道取得超常规发展,今年年底的日首播量将达到480分钟,明年底将达到16个小时,并且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全球信息资源。如此海量的视频资源却没有太多的终端出口。
在寻找传统的电视终端之外,新华社决定寻找电视报道进入新媒体的新方式,让新华社电视直接影响新媒体受众。经过调研,新华社音视频部决定以“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电视直播报道为契机,把其中的部分内容放到开心网上,以《声影汶川》《快讯》等方式呈现给网民,选择感人的电视直播段落连续在开心网播出,邀请网民留言评论和寄语。
从5月11日清晨6时推出,到13日下午下线,“新华社音视频部和开心网汶川地震一周年寄语专题”留言达63万条,均为实名、正面内容,创造了专项寄语纪录,远远超过其他各网站的相似留言活动。
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吴锦才告诉记者,新华社电视进军网络,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索主旋律内容占领新媒体所产生的新的运作模式。
他说,新华社通过在网络上发布电视新闻,利用“投票”“留言”等功能,逐步形成新华社电视庞大的“粉丝”群,让“粉丝”们对新华社所发布的电视新闻进行评价,编辑部门实时掌握“粉丝”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报道思路或报道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的上传功能,让“粉丝”们主动给新华社电视“报料”,提供一些具有特殊新闻价值的东西,让“粉丝”们成为新华社电视的业余报道员,不断丰富新华社的电视报道资源,从而使新华社的电视报道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模式,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新华社电视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