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站建设设计

将想法与焦点和您一起共享

linux命令sync Linux命令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linux下清理内存以及swap

第一步:先执行sync命令

创新互联公司专业为企业提供翠屏网站建设、翠屏做网站、翠屏网站设计、翠屏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翠屏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十多年翠屏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sync

sync命令用于强制被改变的内容立刻写入磁盘,更新超块信息,以防止释放,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

第二步:清理linux内存缓存

#echo 3 /proc/sys/vm/drop_caches

一般系统是不会自动释放内存的

关键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默认值为0,也就是不释放缓存。他的值可以为0~3之间的任意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0 – 不释放

1 – 释放页缓存

2 – 释放dentries和inodes

3 – 释放所有缓存

此指令输入立即生效,意在释放所有缓存。

第三步:关闭swap,再开启swap

(如果只是清理swap,第二部可以不用进行操作,因为操作了第二步关闭swap时会使用更长的时间)

#swapoff -a  这一步因为是后台 在一点一点的释放,如果配置的swap超大,这里就等待得超久一些

#swapon -a  再开启

linux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虚拟内存(swap)

A.[root@wenwen ~]# cat /proc/sys/vm/swappiness

60

上面这个60代表物理内存在使用60%的时候才会使用swap

swappiness=0的时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物理内存,然后才是 swap空间,

swappiness=100的时候表示积极的使用swap分区,并且把内存上的数据及时的搬运到swap空间里面。

通常情况下:

swap分区设置建议是内存的两倍 (内存小于等于4G时),如果内存大于4G,swap只要比内存大就行。另外尽量的将swappiness调低,这样系统的性能会更好。

B.修改swappiness参数

临时性修改:

[root@wenwen ~]# sysctl vm.swappiness=10

vm.swappiness = 10

[root@wenwen ~]# cat /proc/sys/vm/swappiness               

10

永久性修改:

[root@wenwen ~]# vim /etc/sysctl.conf

加入参数:

vm.swappiness = 35

然后在直接:

[root@wenwen ~]# sysctl -p

查看是否生效:

cat /proc/sys/vm/swappiness

35

Linux 基础命令

不管是重启系统还是关闭系统,通常先要要运行 sync 命令,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中

Linux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

类似于角色,系统可以对有共性的多个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

(1)/etc/passwd 文件

用户(user)的配置文件,记录用户的各种信息

每行的含义: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

(2)/etc/shadow 文件

口令的配置文件

每行的含义: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保留

(3)/etc/group 文件

组(group)的配置文件,记录 Linux 包含的组的信息

每行含义: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运行级别说明:

0 :关机

1 :单用户 [类似安全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找回 root 密码]

2:多用户状态没有网络服务

3:多用户状态有网络服务 [使用最多]

4:系统未使用保留给用户

5:图形界面

6:系统重启

常用运行级别是 3 和 5 ,要修改默认的运行级别可改文件

如果指定运行级别

/etc/inittab 的

id:5:initdefault:这一行中的数字

也可以通过 init 来切换不同的运行级别

假设我们的 root 密码忘记了,请问如何找回密码

启动时-快速输入 enter-输入 e- 进入到编辑界面- 选择中间有 kernel 项-

输入 e(edit)- 在该行的最后写入 1 [表示修改内核,临时生效]- 输入 enter-

输入 b [boot]- 进入到单用户模式 【这里就可以做补救工作】

2.4 挂载

2.5 上面的方式,只是临时生效,当你重启系统,挂载的关系没有, 配置 linux 的分区表,实现启动时,自动挂载

2.6 重启后,会自动挂载.

2.7 卸载

指令:umount 设备名 | 挂载路径

1.修改配置文件

文件中内容

NETWORKING=yes

NETWORKING_IPV6=no

HOSTNAME= hadoop //写入新的主机名

注意:主机名称不要有“_”下划线

这种方式只是临时生效,当重启系统后,还是回归以前对服务的设置。

如果希望设置某个服务自启动或关闭永久生效,要使用 chkconfig 指令

4.3 应用实例

4.4 使用细节

chkconfig重新设置服务后自启动或关闭,重启机器就会按设置的状态运行

查看系统网络情况

总结 - sync 命令,简洁不简单

强制将内存中的文件缓冲写入磁盘,更新块信息。

在 linux/unix 系统中,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sync 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用户通常无需执行 sync 命令,系统会自动执行 update 或 bdflush 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磁盘。

那么什么是缓冲(buffer)、缓存(cache),二者又有什么关系及区别呢?

简单的理解为: buffer 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而 cache 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

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linux 有一个守护进程定期清空缓冲内容(即写入磁盘),也可以通过 sync 命令手动清空缓冲。

没有找到具体的命令查看有那些文件处于缓冲状态,也就无法看到运行 sync 命令后的效果。网上甚至看到为保险起起见执行 2 次还是 4 次 sync 命令的讨论。

缓存(cache)其实全称叫高速缓存,是位于 CPU 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

由于 CPU 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 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 中保存着 CPU 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数据,当 CPU 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 cache 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 CPU 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cache 经常被用在磁盘的 I/O 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写入 cache 以方便下次被访问,以此提高系统性能。

内存与缓存都是宝贵且配置有限的,如何根据需要来手工清除释放缓存呢?

有三种选项清除缓存而无需中断任何进程或服务:

可以配合 free 命令查看清理缓存的效果,相当的立竿见影。

sync 命令虽然重要,但针对缓冲的作用以及具体操作都比较单一,倒被缓存这个概念喧宾夺主了,这篇笔记显然有些跑题。

Linux sync命令的作用有哪些

Sync命令

在用reboot命令启动unix系统后,系统提示出错信息,部分应用程序不能正常工作。经仔细检查系统文件,并和初始的正确备份进行比较,发现某些文件确实被破坏了,翻来覆去找不到文件遭破坏的原因,最后想到了写缓存命令——sync,在reboot前没有运行sync命令,导致了系统文件的改变而不能正常工作。

sync命令的作用是,将有关文件系统的存储器常驻信息送入物理介质内。在暂停系统之前,比如要重新启动机器,一定要去执行sync命令。unix系统运行经验表明,为确保可靠起见,应执行两遍sync命令,这是因为sync命令完成时,并不保证信息实际写到了磁盘上,虽然已经执行了一遍这个命令。在执行sync命令以后,要等待磁盘工作灯灭了(假定有系统工作指示灯的话),再去真正暂停机器的运行或启动机器。

unix系统遭受破坏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启动机器或关机之前一定要运行sync命令。记住在任何情况下,慎重地执行sync命令决不会有任何坏处

umount时间过长,sync命令的使用

有一个问题,比如 cp 一个文件到SD卡上,是不是首先先将这个文件写到SDRAM上,然后umount的时候再将SDRAM中的内容真正写SD卡上? 我umount的时候会过多一会才出现终端的提示符,根据写入文件的大小确定 umount的时间?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Linux文件系统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用户程序对文件系统进行修改以后,例如进行了写操作,文件数据把修改记录在内核缓冲中,在数据没有写到磁盘的时候,依然能够执行用户进程,所有数据的改变都在inode的内容中得到反映。磁盘的数据更新实际上是异步进行的,很有可能在写操作已经完成很长时间以后才真正对磁盘的数据进行更新。

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如果在没有把磁盘缓冲区的信息写入磁盘之前终止系统,则磁盘的文件系统就会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而在正常模式下即使没有对分区进行umount的操作,在重启之前系统会调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而在急救模式下必须对所挂的分区进行umount的操作,系统才会调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请在急救模式下的朋友注意这个问题。其实“reboot -n(Don’t sync before reboot or halt)”在重启之前不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要 cp 完之后要执行 sync 命令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到磁盘中,然后再umount 就不会出现延时了.

经验证,采用此方法,延迟写入问题可以解决

如何在Linux上使用sync命令

sync命令用于强制被改变的内容立刻写入磁盘,更新超块信息。 在Linux/Unix系统中,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用户通常不需执行sync命令,系统会自动执行update或bdflush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 入磁盘。只有在update或bdflush无法执行或用户需要非正常关机时,才需手动执行sync命令。

语法 sync(选项) 选项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buffer与cache buffer:为了解决写磁盘的效率 cache:为了解决读磁盘的效率 linux系统为了提高读写磁盘的效率,会先将数据放在一块buffer中。在写磁盘时并不是立即将数据写到磁盘中,而是先写入这块buffer中了。此时如果重启系统,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sync命令用来flush文件系统buffer,这样数据才会真正的写到磁盘中,并且buffer才能够释放出来,flush就是用来清空buffer。sync命令会强制将数据写入磁盘中,并释放该数据对应的buffer,所以常常会在写磁盘后输入sync命令来将数据真正的写入磁盘。

通过sync命令,能够释放数据中的buffer,加快Linux磁盘的读写速度,以达到提高磁盘读写效率的目的。


本文标题:linux命令sync Linux命令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网页网址:http://chengdu.cdxwcx.cn/article/hhso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