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站建设设计

将想法与焦点和您一起共享

鸿蒙物联网开发视频,鸿蒙互联网模组

华为鸿蒙系统“翻车”了?其实另有隐情

不过有时候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些抱着尝鲜目的的华为手机用户在选择把安卓系统过渡到Harmony OS 2.0手机版以后,却产生了极度的失望—— 一方面,目前的Harmony OS 2.0手机版不仅从界面上与深度改版的Emui 11相差无几,连系统操作逻辑和交互逻辑也和过度前的安卓系统并没有什么两样。

成都创新互联是一家专注于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制作、外贸营销网站建设成都移动机房的网络公司,有着丰富的建站经验和案例。

这让很多人以为鸿蒙系统终究不过是一个幌子,甚至认为所谓的鸿蒙OS不过是一个安卓的深度改版而已, 因为在这些人的观念里,既然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并且是我国国产的,那么就算不在交互和操作逻辑上和安卓系统有差别,至少也要在图形界面上做一些区分。华为鸿蒙系统“翻车”了?其实另有隐情。

实际上,这种想法不免有些过于狭隘和一厢情愿,Harmony OS 2.0确实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在网上已经有了更加详实的分析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仅从用户体验角度、软件生态和系统本身的使命三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鸿蒙OS和安卓那么像。

华为鸿蒙与安卓太相似,遭网友吐槽?其实另有隐情。 首先来说从用户体验,目前放出的Harmony OS 2.0 bate版本和EMUI 11高度相似 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系统。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 软件生态 。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能够好用,不仅仅是在交互和图形界面上要做的漂亮, 能够支持该系统全面适配用户需求的软件生态才是最核心的重点 , 微软的WP手机之所以最后黯然退场,其核心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软件生态,让用户在使用时候感觉到困难重重,要么是最火的应用无法安装,要么是专属的软件各种BUG。

因此,鸿蒙OS必然是要绕开此前微软曾踩过的坑,让用户能够平稳的过渡到Harmony OS 2.0 系统上来,所以从设计之初鸿蒙就必须要全面兼容安卓系统——因为软件生态的搭建要比系统研发耗时更长,用户可是等不起的。

最后我们来聊聊鸿蒙OS的使命。

实际上, 鸿蒙OS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取代安卓,因为他们不在一个赛道里面! 安卓系统的主营方向是手机系统,虽然在智能电视、车载系统上也有安卓的存在,但是只要离开手机,每一个载体的安卓系统都需要重新开发一套逻辑,并且同样是安卓系统的团建,跨设备之间并不能做到统一。打个比方,你的安卓手机上安装有腾讯视频,但是你的智能电视上却不能直接调用手机里的软件,你必须要在电视上单独下一个腾讯视频才能使用,即便你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让手机和电视互连,但是你依旧无法使用同一个软件,也就是说两个设备之间是彼此割裂的。

而华为的鸿蒙OS则是一个分布式布局的产品。什么叫分布式布局,就是任何可以搭载鸿蒙OS的设备,都不需要单独去开发软件,只要让两个设备之间产生了联系比如登录华为账号,就可以直接调用同一个软件 。还是拿手机和电视举例,假设你的手机和电视都搭载了鸿蒙系统,那么如果你想在电视上看腾讯视频就不需要单独给电视安装腾讯视频电视版,也不需要投屏,只需要登录一下华为的账号,你就能在电脑上直接操作所以你在这个账号名下安装的所有APP。

   这才是华为鸿蒙OS的赛道——物联网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会说自家的鸿蒙系统压根就不会取代安卓的原因,两个系统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手机版Harmony OS 2.0 充其量只是鸿蒙OS物联网系统下的一个分支而已。

目前的Harmony OS 2.0 之所以能够兼容安卓系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windows10上还可以运行windows98系统的软件一样,是更高维度的系统对低纬度系统的一个包容兼容而已。

目前鉴于鸿蒙软件生态圈还没有搭建完成,所以用户们还可以通过鸿蒙系统去使用安卓软件,但是等鸿蒙的专属软件全部搭建完成以后,配合鸿蒙物联网的便利,用户必然会西选择抛弃安卓软件而转投鸿蒙软件的怀抱。

所以,请不要再说鸿蒙系统是个“伪安卓系统”这样的话了,人家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

华为鸿蒙为什么非要碰物联网?

到 2030 年,物联网将拥有高达 15 万亿美元的市场。

如此蛋糕,怎么不让人惦记?

很多人都期待华为鸿蒙OS,可以用于手机。

甚至说,要是搭载鸿蒙OS的手机出货了,一定要买一部!

但正如有时候,基层员工未必能看懂高层决定一样,华为鸿蒙OS用于物联网,实在是因为长远来看,物联网绝对是块肥肉。

华为鸿蒙要做的是,建立物联网标准,让万物互联的门槛降低。

纵观 2019 年 8 月 9 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鸿蒙全程只在讲一件事:如何让物联网设备接入鸿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为为鸿蒙的物联网接口,建设了许多方便易用的“代码集”。

按照更准确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鸿蒙正试图以软件和硬件为切入点,用开源的方式建立一套新世界的物联网标准。

就像当年联发科推出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一样,鸿蒙的目标是让现有硬件产品能够“零成本”地实现向物联网设备的转身。

鸿蒙OS的物联网路径

根据华为公布的鸿蒙OS的演进路径,华为将在 2020 年,推出鸿蒙OS2.0,应用于创新国产PC、手表/手环、车机上;

2021 年,将推出鸿蒙OS3.0,应用于音箱、耳环上; 2022 年将应用在VR眼镜等更多终端设备上。

余承东在大会上还表示,华为同时打造服务和硬件两个生态平台,结构化产品1+8+N,即 1 是智能手机, 8 包括PC、平板、车机、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响等。

这 8 个领域是华为参与的自研产品,N是大量的IoT设备,非常广泛的设备,为消费者衣食住行全场景提供智能智慧服务。

其实早在之前华为《 2018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在谈及鸿蒙系统时就表示,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开发的,用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低时延场景。

梁华表示,华为手机还是把开放的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如果美国不允许华为使用安卓,华为是否会把鸿蒙发展为手机系统还没有确定。

而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早在 1995 年,就已经出现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当中。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可乐公司竟然也在拥抱物联网?

事实上,很多人都爱喝的可乐,其背后的公司都在拥抱物联网。

以百事可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领先的软饮料生产商,百事可乐公司转向物联网的原因非常基本和简单,而且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和很多企业一样,这家公司的IT和OT基础设施非常低效,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其工厂内部只有非常有限的IT和OT资源。

百事公司的内部,也同样出现了服务器散乱,即每一台服务器仅支撑生产负荷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

百事可乐公司花了很高的成本,购买并支撑着一个由未加充分利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网络资产组成的正在不断扩张的IT基础设施。

其结果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可以说处于最小化。甚至更糟的是,效率极低的网络,阻碍了原本能够推动工厂生产率提升的数据采集。

百事可乐只花一个月租赁费,斩获IaaS平台!

当百事可乐公司决定采用物联网时,它选择了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以替换它原有的基础设施,并因此创造出今天我们熟知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

这家公司采用了虚拟工业服务器、以及一整套标准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所有的硬件、软件以及专为支持百事可乐公司生产线而预配置的网络链接。

这一方案同时改善了工厂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生产设备的停工检修时间以及支持成本。

物联网使得负责系统设备支持的员工,可以通过不间断的远程监控,与所有的基础设施组件进行通信。

这使得技术人员们,在任何问题有机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之前,就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积极响应。

无论何时,当某一家工厂需要技术支持时,该工厂的经理,都能拨打一个全天候的呼叫中心电话,并且保证能在 10 分钟之内就收到回复。

有了这种层次的技术支持后,每一家百事可乐的工厂,实际上都配备了一支高度熟练的、对生产线非常熟悉的技术支持团队,这确保了机器的停工检修、或者各种技术上的挑战,可以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也因此减少了可能对生产计划造成的冲击。

按照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内部一份“百事可乐公司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资料,所有这些改变,带来的几乎是即时的回报。

只花了一个月的租赁费,百事可乐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统一的、完全支持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现在正运行着它所有的生产制造应用。这一方案简单、灵活,而且不再会有任何其他的烦恼。

鸿蒙上线,万物互联的巨量机会华为能把握住吗?

文丨BT 财经 HAN

6月2日,华为召开发布会宣布鸿蒙HarmonyOS正式用于手机,标志着这一国产操作系统迈出市场化和商业化重要一步,“鸿蒙手机”已经变成面向市场的正式产品。

剑指手机操作系统的华为鸿蒙,其实意在万物互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表示,鸿蒙HarmonyOS不是安卓或iOS的替代品,而是为了万物互联而生。

谷歌停止服务华为Android系统后,后者自研的鸿蒙系统在近些年频频进入大众视线。市场普遍预期鸿蒙将会和安卓、IOS在手机端直接短兵相接,但没想到的是华为把目光拉得更长远。

据华为介绍, 面向万物互联时代进行开发,鸿蒙HarmonyOS提供的将会是“全场景分布式体验” ,把人、设备、场景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万物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也一再强调, 鸿蒙并非为了替换Android而生,它根本和Android不属于同一赛道。 《中国日报》也表示,鸿蒙从设计之初的目标就更类似于是做10年甚至是15年之后的Android系统。

华为鸿蒙HarmonyOS的方向顺应了万物互联时代的背景。软银孙正义曾经这样展望——2035年,每个人都会连接100个物联网设备,届时全球物联网总设备量将高达万亿个以上。可想而知,支撑这样庞大的物联网络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回顾 历史 ,Windows抓住了PC电脑时代的机会成为巨头,iOS和安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演双雄争霸, 华为打造鸿蒙HarmonyOS无疑是想要在物联网时代“拥有姓名”。

从技术角度看,鸿蒙HarmonyOS的两大核心技术优势——微内核和方舟编译器,将为华为在操作系统进阶之路上护航。其中微内核在安全性、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支持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独具优势,也意味着鸿蒙HarmonyOS系统天然适合物联网。方舟编译器帮助开发者在几天之内,将安卓应用快速编译到鸿蒙上以供消费者使用。

为了配合万物互联,华为还在此次发布会上揭开了一系列新产品的面纱 ,被网友称为“鸿蒙全家桶”,其中包括全新的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显示器等。在现场和视频演示中,手机和各类办公终端轻松同步工作内容的美妙体验也令不少人直呼期待。

《环球时报》甚至为此专门发出社评:鸿蒙OS 2面世,整个中国必须打赢的共同战斗。

一则鸿蒙系统万物互联的短片,也在6月2日发布会当天起迅速传播、火遍社交网络。

在片中,华为手机、手表、电脑、平板实现互联,用多终端同步完成工作内容、用手表就能完成打车和航班值机、多部终端灵活切换实现多机位拍摄视频能功能未来感十足。与此同时,华为还展示了智能终端与 汽车 、厨具、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交互,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但华为也清楚意识到, 只有鸿蒙系统不过是搭好了戏台子,发展出开放、蓬勃的产业联盟才是好戏的关键。 依托技术优势真正搭建起成熟的生态体系,至关重要。

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曾经所说:“成功开发操作系统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态。”

有 科技 博主表示, 华为在生态的布局仍需继续加快脚步。 对比国内竞争对手小米,华为生态的布局可以说起步较晚。

也有声音对当下国内几大品牌手机中,只有两家厂商(魅族和荣耀)表示可能会使用鸿蒙系统表示担忧,华为鸿蒙需要小米OV。但强扭的瓜不甜,手机厂商更不会在操作系统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上贸然决策,华为鸿蒙需要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打消其他手机品牌的疑虑。

著名科幻电影《超体》结尾,大脑100%的开发的主角化身万物,变成无所不在的终极存在。鸿蒙OS能否取得跨维度的成功、成为万户互联时代的“超体”?这一切令人期待。

#鸿蒙操作系统#

鸿蒙只是半成品,云操作系统才是终极形态

在任何领域,底层基础设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字化 社会 ,半导体、操作系统则是整个数字化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实现突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与中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枝叶才能更加茂盛。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鸿蒙的确是国之重器。上至国家部门,下至黎明百姓,都对鸿蒙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一直宣称自己是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也的确如此,鸿蒙并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鸿蒙对标的不是谷歌安卓,而是谷歌的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 OS 。那么,鸿蒙与目前的操作系统相比,先进在哪里,鸿蒙是否就是未来操作系统的终点呢?

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鸿蒙与目前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别,描绘鸿蒙想要实现的“理想国”。此外,鸿蒙目前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是云操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

说明:目前很多云厂商都宣称自研了云操作系统,他们所谓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什么才是云操作系统,目前还不能给一个完整的定义。不过,真正的云操作系统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以直接调度CPU,控制CPU计算进程;融合了目前的计算节点管理与单服务器操作系统,在云数据中心实现计算资源的自由调度;整个操作系统横跨云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智能设备三端,实现云边端的协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基于云原生实现应用开发,并且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接入,多端应用。

我们从操作系统的本质入手来讨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大体上看,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存储、网络和I/O设备;对上,则支撑应用软件,协助应用软件调用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还通过I/O设备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电脑的人机交互就是鼠标+键盘作为输入,屏幕作为输出;手机的人机交互,主要的输入和输出介质都是屏幕。此外,还有摄像头、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的演进,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终端计算设备,来变革对软硬件资源的调用方式,更好的支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是整个计算体系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也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的。总体上,计算体系的演进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芯片本身提供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发展, 以前是CPU的摩尔定律主导,现在则是以AI为核心的异构计算挑大梁,终极形态就是量子计算芯片 。存储芯片也实现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传输技术尤其是无限传输技术的进步,则改变着整个计算体系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拉近了数据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催生出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云计算并没有提升整个体系的计算能力,而是通过重新组织提升了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

传输能力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发展的。无限通信技术历经1G/2G/3G/4G,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网络的建设。几年之后,整个 社会 的数据传输能力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在整个计算体系中,计算、存储、传输是紧密相关的,传输能力的提升会改变计算、存储资源的组织方式。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拉近了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计算、存储资源会在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一旦整个传输网络可以支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那么计算、存储资源就会向云端集中,终端则“退化”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手机、电脑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只需要保留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无需再保留CPU、存储芯片(即使会保留部分计算、存储能力,低端芯片就完全够用)。智能终端输入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存储,然后传输到终端进行显示。

面对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组成的新计算体系,计算、存储、I/O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物理上分离开了。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就需要横跨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调配则成为新操作系统的核心。相对而言,对电脑、手机这些终端的调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安卓操作系统,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的Android、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实体电路在空间上有很大限制,如果能够通过无线电磁波来进行各个计算单元的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空间上大大解放智能终端。各个计算单元不再必须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如果再通过标准化将各个计算单元进行解耦,进而实现不同计算单元的自由组合,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几台电脑、手机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操作系统,这些智能设备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系统操作一台设备,不同设备之间没有联系;而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而言,他们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 。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 游戏 ,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除了对计算、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软总线技术在I/O设备上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过去几十年,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总体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在CPU、存储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以至于现在一台手机提供的计算能力,就超过以前的超级计算机。但是,在I/O设备方面却进展缓慢。除了键盘、鼠标、屏幕,电脑上就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和扬声器。很长一段时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厂商之间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如果把智能计算设备与人进行类比,CPU相当于大脑,各种I/O设备相当于四肢,则计算机可谓一直处于“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状态 。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不同计算单元需要用硬总线来进行连接。比如,手机摄像头必须要安装在手机上,因而摄像头不能做的很大。如果通过软总线技术,如果把摄像头“拆下来”呢?智能手机只承担核心的计算、存储、显示、交互功能,其他功能通过各种专用设备实现,然后通过电磁波将专用设备与手机连接起来,这些专用设备就像“装在手机里”一样。这种情况下,手机摄像头就解除了物理限制,可以把像素做的很高,甚至与单反相机媲美(事实上,可以直接将单反相机与手机连接起来)。更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将手机、电脑与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呢?通过手机、电脑操控望远镜,把看到的美景实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

通过软总线技术,鸿蒙操作系统可以让计算机的“四肢”异常的发达。 鸿蒙系统可以“穿透”智能设备,直接利用设备内部的计算、存储、感知单元。在鸿蒙的“眼里”,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而是一堆可以自由组合的计算模块。 手机、电脑,可以很轻易的与打印机、摄像机、微波炉、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汽车 、电表、水表、体重秤、跑步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手机是“大脑”,其他设备则是“四肢”。

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要用软总线来代替硬总线呢?因为以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很不成熟。总体上看,通过物理线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在带宽、传输速度上还是有很大优势。软总线要替换硬总线,就必须要扩大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提升传输速率,降低延迟,这也是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只能说还在路上,软总线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完美替换硬总线,依然还有一定距离。

依据相关数据,目前华为鸿蒙的软总线,已经达到1.8G的带宽、10毫秒延迟、35%的抖动。 10毫秒的延迟,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实时控制系统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鸿蒙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数据延迟压下去,把带宽提升来。 这肯定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会涉及到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的大幅度修改。如果上述技术指标能够接近硬总线,鸿蒙软总线所带来的优势就会得到释放。依据华为内部的说法,他们目前正致力于攻克分布式计算,有望将软总线的时延压低到微秒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鸿蒙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也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鸿蒙相比于上一代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致力于实现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软总线是否能在时延、带宽上赶上甚至超越硬总线)。但是,鸿蒙很可能不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理想形态。与鸿蒙相比,云计算操作系统更具有发展潜力。

那么,云操作系统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

鸿蒙虽然比安卓更进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本地化的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调配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 所以,鸿蒙需要安装在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终端设备上。与之相比,云操作系统则是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云操作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器上,终端设备上的系统只是起辅助作用。

云操作系统的核心也在软总线(我们暂且将其定义为软总线,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不同计算单元),只是其软总线的载体是5G构建的广域网;与之相比,鸿蒙软总线的核心是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构建的局域网。在传输领域,有线宽带和无线通信是竞合关系。在无线通信内部,1G~5G网络,也和蓝牙、WIFI存在竞合关系。上一代主要是4G网络与WIFI的竞争,下一代则是5G网络与WIFI的竞争。总体上,大家更看好5G网络。云操作系统将主要建立在5G基础上,有线宽带、WIFI、蓝牙也会发挥作用。

数据的计算、存储由数据中心(包括边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来完成,智能终端主要保留两个功能,数据收集和人机交互。云操作系统横跨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来实现资源调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5G网络在带宽、时延、稳定性这些技术指标上能否达到硬总线的水平。与4G基站不同,5G将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甚至更小的皮基站)相互配合,微基站或者皮基站其实就相当于室内WIFI。 从理论上来看,核心光通信网络+5G宏基站+5G微基站+皮基站,是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全覆盖的。云操作系统也必然是基于5G,将5G通信网络作为其“软总线”的载体。

当然,以上只是对理想情况的设想。 目前,无论是5G还是云计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G技术还没成熟,5G网络覆盖也远未完成。尤为关键的是,5G网络在带宽、延迟这些技术性能上与硬总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5G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很快,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 通过5~10年的时间,5G的带宽、延迟指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5G网络的建设也基本成熟。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发展,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智能终端,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计算体系,届时就可以支撑云操作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加入实现了云操作系统,整个计算体系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云操作与原来的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与鸿蒙所代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不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鸿蒙系统的一系列设想,而且可以比鸿蒙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下一代操作系统一定是面向物联网的,需要基于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设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难题——如何平衡设备智能化与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计算能力就是智能程度。一个设备能够提供的算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越强的芯片越贵。 按照以往的逻辑,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核心就是通过嵌入更强大的芯片来让其具备计算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

在为物联网设计操作系统时,有两个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物联网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安装芯片,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试想一下,台灯、冰箱、空调,甚至水表、电表,都安装CPU和存储芯片,这些设备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各种嵌入式芯片计算能力较弱,比电脑、手机芯片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小很多,因而其智能化程度有限)。

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计算。 未来,不仅家庭里会有各种智能设备,城市中也会密布各种传感器来监控城市的水、电、气等供应体系的状态。这些物联设备,核心作用是传感器和控制器,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图像、电压等数据传入系统,另一方面依据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关闭阀门、调整摄像头角度等。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特点,要解决上述成本与智能化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算与感知、操控分离开来:物联网终端承担数据感知和操控的功能,把数据计算功能放到云端或者边缘计算端来完成。通过云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可以安心做“四肢”,而将“大脑”放在云端或边缘端的服务器上。物联网设备上不用安装昂贵的芯片,依然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

将数据计算功能从物联网终端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物联网设备在计算上的标准化。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跟计算芯片是高度耦合的。电脑上的微软操作系统+英特尔芯片,手机端的安卓系统+高通芯片都是如此。操作系统往往与芯片相互配合,共同演进。无论是英特尔的电脑芯片,还是高通的手机芯片,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与之不同,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芯片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这就为操作系统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芯片上不能实现统一,要用一套操作系统去适配多种多样的物联网芯片,系统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方式,把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芯片统一放到云端或者边缘端的服务器上,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上的芯片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云操作系统只需要适配云服务器上的芯片。操作系统是调用硬件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将计算任务集中到云端,那就屏蔽了本地终端设备的差异性。在云操作系统看来,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车机、电视,本质上都是一块屏幕,操作起来都一样。

鸿蒙+物联网嵌入式芯片,只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方案还是云操作系统+云端标准计算芯片的方式。当然,实现上述的云边端协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上的嵌入式芯片依然会是主流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不得不要去兼容各种各样的嵌入式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反过来看,通过鸿蒙系统来倒逼物联网芯片的标准化,也可以推动我国芯片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也算鸿蒙的一大贡献。

以上从硬件计算资源的调度方面来分析云操作系统的优势。下面,我们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看云操作系统可能的未来。

在计算架构中,操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操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 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所以,一次开发,多端适配,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刚需,这也是鸿蒙尽力要实现的目标。操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如果强行屏蔽底层芯片的差异,很可能会损害系统的性能,表现出来就是系统容易卡、稳定性差。

如果是云操作系统,由于计算芯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云操作系统主体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应的,上层应用的主体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终端设备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大部分情况就是一块触摸显示屏(在部分场景中再加上语音交互)。终端智能设备是一个访问云端应用的入口。无论是从手机、电脑还是电视、车机,甚至是从电冰箱、电梯广告屏幕上访问,接入的都是云端的同一个应用软件。这天然就没有应用适配的问题。

鸿蒙想要实现的是一处开发多端部署。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的是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应用。这种方式,在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性能表现等方面,比多端部署的方案更优。

我们以一个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

华为鸿蒙项目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操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在这个方案中,手机和电视都安装了鸿蒙系统,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视频应用需要从手机传到电视上。我们用传球来做类比:面对一个运动的人,如何更好地把球传到他手里呢?目前的安卓、IOS操作系统,球只能锁定在一个人手里,如果用户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拿到球的;鸿蒙要实现的是,有多个人进行相互传球,当用户离开A走到B附近时,A就把手里的球传给B,然后B再把球传给用户;云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球依然只在A手里,但A站的比较远,传球能力很强,无论用户走到那里,他都可以把球直接传过去。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把球从A传到B的过程。

目前,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 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电脑、手机作为个人应用的私密性将大大降低。每个人的电脑、手机之所以私密性强,最关键的是很多数据存储在本地端,并且,每个人下载的应用软件也不同,桌面的布局也独具特色。自己电脑用习惯了,别人的电脑用起来就总会感觉别扭。在云操作系统时代,这一切都会改变。本地终端几乎不再存储数据,别人拿着你的电脑,只要不能登录你的账户,也看不到你的任何信息。此外,云端不仅存储个人数据,也会存储你的电脑和手机桌面,你安装了什么软件,这些软件如何布局的,都可以完整的还原出来。

电脑、手机本质上就是一块屏幕,跟安装在 汽车 、冰箱、洗衣机上的屏幕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接入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而已。 当你自己没带电脑,借用同事电脑办公时,只需登录自己的云端账户,同事电脑桌面立马跟你的一模一样。用完退出账户之后,你的一切使用记录在本地端都消失了(实际上本地端本来就没有做任何数据记录,只是一个显示屏)。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和你的同事都没有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进一步的,大部分设备都退化为屏幕后,设备本身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手机、电脑终端由于不再追求高配置的计算和存储芯片,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原先6000元的电脑、手机,也许只需要2000元。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不需要买芯片,但需要为使用芯片付费。依据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来进行付费。比如,用1000元的手机可以玩王者荣耀,看4K电影,但是每小时需要付费1元钱。 与企业端的云服务类似,个人消费者市场也全面进入云服务时代。

这对于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在C端的计算领域也实现“以租代售”,不用一次性付出几千元来购买昂贵的电子设备,有助于改善用户现金流;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突破单台设备的算力限制。当需要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可以获得超高的算力配置,并且只为这一段时间付费。单个用户只要愿意付费,可以通过获得目前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

如果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实现应用随人走,届时,各种触摸屏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毕竟,只是一块屏幕,成本比电脑要低很多),这些屏幕可以作为共享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任何屏幕上便捷地登陆自己的云端账户,将这块屏幕变成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完毕退出账户后,设备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也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他们不用再背着一台电脑到处跑,因为“电脑”随处可见,用完即走。

综上, 鸿蒙比目前的安卓系统更进一步,但依然不是最终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云操作系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5G网络要足够成熟强大,云边端协同体系已经完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鸿蒙系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案。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云操作系统领域,都有哪些玩家。大体来看,云操作系统会有三类玩家:以往的操作系统企业,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应用巨头。

操作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微软、谷歌、苹果这类操作系统厂商,在云操作系统领域依然会是重要玩家,并且,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微软,其服务器操作系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会慢慢向真正的云操作系统演进。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鸿蒙不是终极的云操作系统,但却是目前最好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通过鸿蒙进化成云计算操作系统,也比安卓等系统更方便。并且,鸿蒙在软总线技术上有积累,再加上华为领先的5G,华为云也具有不熟的实力,因而华为鸿蒙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操作系统企业,头部云计算巨头也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再次说明下,目前云厂商所声称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还不是真正的云操作系统)。阿里云、AWS、谷歌云等,将其目前所谓的云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做成真正的操作系统,也未可知。

此外,还存在一类云操作系统玩家,那就是个别互联网应用巨头。最典型的就是腾讯(微信),其次是阿里巴巴(钉钉)。以微信为例,通过小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微信本身操作系统化。微信账户就是云操作系统的账户,登陆微信然后打开各种小程序,跟登陆云桌面打开各种应用软件类似。因此,微信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玩家。此外,钉钉也在逐步把自己变成开发平台,也在操作系统化。

在未来的云操作系统之争中,中国将是美国的有力竞争者。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将是重要玩家。可以预见,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再只是美国的企业的天下。中国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值得期待的。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华为注册了华为鸿蒙,是要干什么?

你好,虽然华为手机因为“芯片禁令”全球的销量暴跌,但华为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储备开发的鸿蒙OS系统,将有助于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

1、华为鸿蒙系统与物联网

5月25日华为对外公布,计划在6月2日正式公布可以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鸿蒙操作系统。都说华为HarmonyOS非常值得期待,它的期待点到底在哪?

HarmonyOS实际上是华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打造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作为手机系统面世,更是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

在近几年可以预见的未来,万物互联将要到来。当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IPV6的使用,物联网也逐渐成型。

通过物联网技术,家中的智能化的家用电器可以紧密相连,通过智能运作便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以华为前不久发布的门锁为例,这款门锁具备多种开锁方式,钥匙开锁、密码开锁、手机NFC开锁、远程授权开锁、指纹开锁等等。

而门锁是通过Wi-Fi与手机进行直连,不通过网关直接与手机终端相联,达到远程控制和检测的功能。

此外,前段时间各互联网大厂纷纷“造车”,也是对物联网的进一步尝试。

在当前可落地的智能汽车量产成果上,“智能座舱”和 “自动驾驶”是竞争的两条主线。以阿尔法S为例,该款车搭载了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以及激光雷达、AR HUD在内的30个以上智能化部件。

这些智能化的设备、家用电器等,随着鸿蒙系统的发布,将会进一步推进家居智能化的到来。

2、家居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家居智能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互联网技术与家用设备的结合,而这也是IT工程师的重要工作。

在过去,物联网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只要会点单片机嵌入式,就可以搞个小项目起步。这也是过去十年里,智能家居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迎来爆发的原因。

而随着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才的不断增多,家居智能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进行物联网项目的团队,不仅局限于硬件的应用,更多的是对软件和平台的开发。

鸿蒙系统的发布,正是华为为自己的产品实现互联打下平台基础,不做WLAN短距离的物联网,而是做LPWAN的远距离物联网。

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争抢物联网市场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技术的演进路线也非常清晰。这是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竞争,更是发展的必然。为了不被淘汰出局,互联网大厂对IT技术人才也是格外重视。

以华为为例,华为给1-3年经验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开到了高达4万的月薪。不光是华为,像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坐得久一些,纷纷对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开出了足够高额的薪资待遇,而经验要求却大多是1-3年。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导致的。如今无论是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淘宝京东,它们的个性化推荐都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才得以实现的。而要开启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人才是必不可缺的,不得不说不仅是当下,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工程师依旧会是红利职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鸿蒙系统是谁开发的?

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公司研发的。

华为鸿蒙系统(HUAWEI HarmonyOS),是华为在2019年8月9日于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的操作系统鸿蒙OS。HarmonyOS 是华为基于开源项目OpenHarmony 开发的面向多种全场景智能设备的商用版本。

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消费者在全场景生活中接触的多种智能终端实现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用合适的设备提供场景体验。

系统简介

鸿蒙OS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微内核、耗时10年、40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开发、面向5G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的英文名是HarmonyOS,意为和谐。不是安卓系统的分支或修改而来的。与安卓、iOS是不一样的操作系统。

性能上不弱于安卓系统,而且华为还为基于安卓生态开发的应用能够平稳迁移到鸿蒙OS上做好衔接——将相关系统及应用迁移到鸿蒙OS上,差不多两天就可以完成迁移及部署。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华为鸿蒙系统


名称栏目:鸿蒙物联网开发视频,鸿蒙互联网模组
URL网址:http://chengdu.cdxwcx.cn/article/dsche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