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站建设设计

将想法与焦点和您一起共享

SD-WAN大局之观-创新互联

  从2014年,北美市场上正式听到SD-WAN这个用词,发展至今,全球装机量已达到10万个节点。国内对于SD-WAN这个“新宠”,在ICT行业受到青睐,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SD-WAN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而是众多传统技术之上的智能优化而来的,目前已应用于各行业中,各企业纷纷尝到SD-WAN带来的甜头。

成都创新互联服务项目包括黎平网站建设、黎平网站制作、黎平网页制作以及黎平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黎平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黎平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但是对于SD-WAN众说纷纭,到底SD-WAN的由来是什么?SD-WAN的优势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揭开SD-WAN的神秘面纱吧。

  硅谷对于SD-WAN的探索始于2012年,相比于传统厂商提供的企业路由器与WAN加速设备,一些创业公司开始围绕着相对轻量的CPE来重构企业级WAN方案,希望解决传统企业WAN组网昂贵、复杂、臃肿的问题。

  首先被引入的是Hybrid WAN与APP Routing的概念,Hybrid WAN是指对CPE上不同的WAN线路进行监测与协同,通过优化后的Internet线路来分担MPLS线路的流量压力,降低对于昂贵的MPLS线路的依赖性,而APP Routing是指为CPE引入应用识别的能力,从而可以把更重要的应用流量分配到传输质量更优的线路上。Hybrid WAN和App Routing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企业级WAN方案组网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

  借着SDN的东风,集中式管控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被引入到企业级WAN。用户可以通过Portal来定制WAN的拓扑以及连接策略,包括传统的路由以及上述提到的Hybrid WAN与APP Routing等,CPE上电后能够自动向管理/控制平面进行认证与注册,然后管理/控制平面会根据用户的组网需求,自动地对CPE进行配置与控制,避免了手工的配置开通,降低了企业VPN组网的难度。同时,可视化的能力也被引入到方案中来,CPE/线路/流量/应用的参数与状态会被测量并采集上来,通过Portal或者报表直观地呈现给用户,为企业的WAN运维带来了便利。

  除了连接的能力,安全是企业级WAN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刚需。安全作为一套独立的体系,远远不是简单的VPN+访问控制就可以搞定的,需要将一些防火墙中的高级安全特性引入到CPE中,不过这些高级安全特性的实现过于复杂,在CPE中直接进行集成有很大的的难度。随着NFV的兴起,CPE开始走上x86+虚拟化的路线,这为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允许各种安全能力以VNF的形态在CPE上进行动态加载。在此背景下,uCPE的概念被提出,x86化的CPE将作为白盒,为路由、WAN加速、应用识别、安全等各种VNF提供一体化的集成平台,用户可按需购买VNF的License,避免了对于专用硬件的投资与维护成本。

  SD-WAN的早期架构成型

  时间来到了2015年,此时SD-WAN的早期架构已经成型。可以看到的是,SD-WAN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一种牢牢根植在路由、安全等众多传统技术之上的,通过SDN/NFV/白盒等新型架构对交付方式进行改造的,企业级WAN组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除了创业公司以外,传统的企业路由器、WAN加速、安全厂商也各自带着不同的理解,陆陆续续地投身到SD-WAN的生态当中,一时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SD-WAN讯速地打开了大型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市场,其中不乏一些世界500强的大型客户,SD-WAN成为业界新宠。

  SD-WAN的早期架构在组网方案上侧重于Internet,希望通过加速后的Internet,部分地代替MPLS线路在企业组网中的作用。这对于网络运营商的MPLS VPN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不过网络运营商也很快地意识到,这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而且SD-WAN在灵活性、自动化等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大部分的网络运营商对于SD-WAN都表现出了比较开放的态度,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开始进行密切的跟进。

  另外,考虑到网络运营商在生态中的地位与体量,SD-WAN厂商也需要与其建立起一种更为融洽的合作模式。一方面,Internet的劣势在于传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两个CPE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进行接入,那么CPE间的传输质量将受限于两个运营商间的Internet互联能力,考虑到国内的现状,企业在跨越南北运营商进行Internet互联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瓶颈,而运营商Internet国际出口的拥塞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再为精巧的Internet加速技术,很多时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网络运营商拥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业务的覆盖范围更广,无论在运营还是运维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正是SD-WAN厂家们所欠缺的环节,一些大型的客户动辄就几千个分支,虽然技术上具备集中式管控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但是从渠道和服务的角度来说,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SD-WAN生态协同

  大概在2016年前后,SD-WAN开始牵手网络运营商。由于网络运营商自身具备较为丰富的线路资源,因此相比于Hybrid WAN与APP Routing,SD-WAN所提供的连接集中式管理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以及增值业务集成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有更强的吸引力。第一种合作的思路是,网络运营商为厂家的SD-WAN方案提供渠道和服务,双方共同分享SD-WAN的利润。第二种思路是,将SD-WAN与网络运营商的存量资源进行整合,这就需要对SD-WAN早期架构进行调整。

  对于Tier 1的网络运营商而言,其存量资源可覆盖到网络连接的端到端,包括广泛的POP点,以及高品质的专用传输线路,对于本网客户而言,还掌握着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权,以及部分企业的出口CPE设备。因此对于Tier 1的网络运营商而言,SD-WAN的价值主要在于连接的集中式管理与自动化开通能力。另外,uCPE提供的增值服务集成能力,未来也有可能会带动新业务的发展。与uCPE相对的,Tier 1的网络运营商在POP点云化的大背景下,也逐步看到了vCPE的价值,vCPE通过云中x86+虚拟化的资源为企业提供连接、安全与其他增值服务,具备集中式管理和多租户复用的特征,相比于uCPE在运维和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对于Tier 2的网络运营商和MPLS VPN网络运营商,其存量资源包括较为广泛的POP点,以及高品质的专用传输线路,但是并不掌握企业出口的CPE,在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方面也不具备话语权。因此,SD-WAN的大价值在于提供最后一公里的灵活接入,整合后可将SD-WAN CPE投放到企业网络中,将企业的关键流量自动接入到自身的POP点,此段接入采用Overlay的方式通过Internet承载,POP点终结Internet,彼此间通过专用线路进行高品质的传输。

  除了网络运营商以外,传统的IDC运营方也具备POP点与传输线路,SD-WAN同样为他们打开了迈向连接类业务的大门。同时,SD-WAN与网络运营商的集成,也使得一些SD-WAN厂家看到了连接类业务运营门槛的降低,他们开始储备POP点与线路资源,希望由连接类业务的后台走向前端。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开,SD-WAN市场陷入乱战,此为2018年初。

  与SD-WAN相生相伴的,是云网融合。随着云计算的成熟,云上的VPC网络正在成为企业组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混合云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关键形态,需要在云下数据中心与云上VPC间打通网络的连接通道,为此云运营商纷纷提供了VPN网关的产品实现与企业数据中心间的连接。不过这类VPN网关产品的组网能力通常比较单一,而且无法实现与企业数据中心出口设备间的统一控制,SD-WAN的厂家在看到这一问题后,开始在云运营商的Market Place上提供CPE VNF,希望将SD-WAN的产品边界推向云中。另外,VPN网关与企业数据中心间的的连接,如果希望得到有保障的传输质量,就不适合通过Overlay在Internet上的方式进行承载,而需要通过网络运营商的专用线路来保障传输的质量,于是网络运营商纷纷开始提供混合云专线的产品,并围绕着入云连接自动化与按需服务的特征,将产品与SD-WAN进行关联,SD-WAN的概念再次被拓展。

  以云运营商的视角来看云网融合和SD-WAN,则与设备厂家与网络运营商有着不同的视角。实际上,各大OTT巨头在还没有转型云运营商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战略性地投资了大量的线路资源,但早期主要以自用为主。当OTT巨头转型云运营商之后,这些线路就找到了商用的机会,首先是为分布在两个Region的VPC间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连接通道。当连接的Region数量变多后就演化成了一张VPC的全球骨干网,VPC在接入这张骨干网后,即可实现全球范围的有质量保障的连接,而不再受到Region地理范围的限制。再加上云运营商存量和继续拓展的全球POP点,就可以服务于企业数据中心的接入,只要接入云服务商全球骨干网的任意一个POP点,就可以与云上各个Region的VPC打通,实现一点网络接入,全球云可达。

  能够接入企业的数据中心,自然也可以接入企业的各个分支站点间,那么云运营商的骨干网也就具备了为企业建立多点VPN的能力。此时,云运营商所绘制的连接蓝图,已经超越了云间和混合云的场景,反渗透到了SD-WAN的领域,这在客观上与网络运营商形成了竞争关系。相比于网络运营商,云运营商建设骨干网和POP点更容易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提供全球范围的接入与传输。不仅如此,云运营商开始把云网的触角继续下探,直接来定制企业CPE,将流量自动指向其骨干网的POP点,这又与SD-WAN设备厂家形成了直接的竞争。相比于SD-WAN设备厂家,云运营商所定制的CPE功能更精简、成本更低,可实现所谓的“零配置入云”。此为2018年下半年,云运营商的入场,再一次搅动了原本就不平静的SD-WAN市场。

  SD-WAN的车轮仍然在滚滚向前,产业上下游的各路选手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诉求,站上了这趟列车。2019年的SD-WAN将会越来越好,已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SD-WAN解决方案,推动着SD-WAN在国内逐步走向成熟。而对相关从业人员来讲,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如何在这一波新的浪潮中跟踪前沿技术,把握行业先机?


网站标题:SD-WAN大局之观-创新互联
分享URL:http://chengdu.cdxwcx.cn/article/dcsehc.html